什么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一种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原因到现在还不十分明确。目前多数人以为母乳性黄疸主要是因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增加,致使胆红素的正常肠肝循环增加所引起。
由于目前还无特殊的化验检查来确诊母乳性黄疸,因此只能排除所有能引起新生儿高胆的疾病后才考虑这种病,所以医生不诊断是很谨慎的。此外,还可以进行试性诊断,即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胆红素下降到原来水平的一半以上;重新喂母乳后,孩子可能又出现黄疸或稍有加重,这时即可考虑为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孩子除了黄疸外,无任何其它不适,也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同时也未发现母乳性黄疸引起核黄疸的病例,所以一般不需要停喂母乳,但为明确诊断应到医院请医生分析判断。应注意的是胆红素水平特别高时最好停喂母乳3~5天。这样可使血中胆红素降低一半以上,当再次复喂母乳时,血中胆红素可轻度“反跳”,但不会超过原来水平,随后即会日渐消退,这也有利于明确母乳性黄疸的诊断。停母乳的时候可以给婴儿喂配方奶,同时妈妈应按时把奶挤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待婴儿黄疸消退后仍可继续哺喂。黄疸轻的,给孩子喝一点葡萄糖水,可对黄疸的消退有所帮助。
Copyright 2020 yaoxie.com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闽)-经营性-2019-0023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国A20150004
闽ICP备14018699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40006 闽公网安备35030502000131号 营业执照:91350300056126227U
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 备案编号:(闽)网械平台备字(2018)第00001号
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 (闽)网药平台备字 (2023) 第000004-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