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报道,6月4日,国家医保局召集临床专家召开会议,就医用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进行讨论,集采或将从心血管介入器械(支架)切入,同时还将对支架产品进行分类编码,为集采做准备。
这似乎意味着,医用耗材的带量采购即将开启。
2019医改重点任务之一:进一步规范医用耗材使用
就在昨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文件中,就指出将研究制定15项与医疗、医保和医药相关的改革性文件,其中,关于医用耗材使用的规范,成为《任务》的一大亮点。
为推动落实该项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制定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具体包括,逐步统一全国医保高值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对单价和资源消耗占比相对较高的高值医用耗材开展重点治理,改革完善医用耗材采购政策。上述工作由国家卫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分别负责。
取消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完善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偿政策,妥善解决公立医疗机构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的补偿问题。该部分工作由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负责。
一位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表示,文件的要求基本与近日深改组第八次会议对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要求吻合。高值耗材的治理,长期以来都是深化医疗改革的重点,在前期药品4+7集采政策后,市场对高值耗材行业治理的预期已较为充分。
5月29日,中央深改委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治理高值医用耗材的改革方案》。
会上提出,高值医用耗材治理关系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负担。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优化制度、完善政策、创新方式,理顺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体系,完善全流程监督管理,净化市场环境和医疗服务执业环境,推动形成高值医用耗材质量可靠、流通快捷、价格合理、使用规范的治理格局,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南京高值医用耗材治理打响“第一枪”,17种耗材价格平均降幅高达两位数
有趣的是,就在5月29日的中央深改委会议之后一天,也就是在5月30日,新组建后的南京市医保局也立马开始了对高值医用耗材的治理。
据《南京日报》报道,5月30日,南京市医保局与3个医用耗材厂家代表就17个品种的用于手术伤口缝合的吻合器展开激烈谈判。
最终,这17个产品价格平均降幅达到两位数,其中单个产品价格最高从5723元降至3083元,降幅达到46.13%。按照2018年南京地区医疗机构采购量1.3亿元以上测算,预计年度减少医疗费用支出约1800万元。
南京地区招标的五大类医用耗材目录共有1.3万多条,此次谈判选择其中的17条是以“市属部分医疗机构2018年8个月网上采购金额超过5000万元、价格又高于国内其他城市最低中标价格5%以上”为筛选原则。
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保障中心主任许林表示:“主要用于手术伤口缝合的吻合器,使用量在近年来处于高增长态势,2018年南京地区医疗机构采购量超过1.3亿元。而且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还将处于稳步增长的区间。”
这场谈判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筹划,并几易方案。南京市医保局副局长王国宝表示:“我们期待并致力达到的谈判结果是:不得高于周边城市的中标最低价。为此,一个月前,我们就进行了大量数据采集和分析,并将省内所有城市及周边省份部分城市同类产品的价格信息全部采撷到手。”
“今后将根据市场价格变化,持续组织推进价格谈判工作,做到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南京市医保局局长刁仁昌表示。
高值耗材带量采购或从心血管介入器械开始
医用高值耗材的范围较广,不仅仅包含血管和非血管介入类、骨科植入类等材料,还包含了电生理类、体外循环和血液净化、眼科等诸多品类。其中,血管介入和骨科植入是两个在医用高值耗材领域占比较大的细分领域。
为逐步消除药价虚高和过度用药的泡沫,政府推出了包括两票制、营改增、4+7带量采购等在内的种种新政。而同药品一样,高值医用耗材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因此,继药品“两票制”之后,耗材“两票制”亦从2018年开始在全国大范围推行。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全国已经有近20个省明确要执行高值耗材“两票制”。
同时,针对医用耗材的乱象,2017年国家卫计委联合九部委就曾发布《医用耗材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整治活动,但医用耗材的问题依然较多,并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
而除此之外,各级政府部门也尝试着从采购环节来规范企业的购销行为、以及降低产品价格,这些举措包括耗材的地方阳光采购、组建省际联盟开展跨区域联合带量采购等。
不过,尽管多措并举,但因为种种原因,耗材整体降价效果仍显一般。东兴证券研报认为,其主要根源在于:
耗材产品品规多样,缺少统一的分类标准,统一管理难度大;
耗材使用时间可长达数年甚至终生,因此患者会倾向于选择高价高质产品;
医生具有更加充分的决定权,会根据病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选择不同的耗材品种,尤其对于一过性病情,难以回顾区分耗材使用的客观合理性,医生会根据行医习惯选择特定耗材品种;
器械公司提供人员做临床跟台技术支持服务较为常见,推销与服务一体化,容易造成临床过度使用。
虽然业内有观点认为受制于耗材品类复杂的特点,加上缺乏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一致性评价),因此耗材的带量采购较之药品集采会更加困难。但事实上,这个趋势似乎已经势不可挡,而业内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据财联社报道,“预计届时耗材的集采会先挑选较成熟,容易产生标准品的细分领域先进行试水,如心血管介入器械。”某上市公司高管表示。
(尊重原创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邮箱:1917417602@qq.com))
关于我们
药械网(ID:yaoxie9999)性质:第三方药械B2B电商平台
药械网定位:全国民营医院阳光采购平台,全球健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服务对象:采购商、供应商、配送企业、金融机构等
Copyright 2020 yaoxie.com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闽)-经营性-2019-0023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国A20150004
闽ICP备14018699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40006 闽公网安备35030502000131号 营业执照:91350300056126227U
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 备案编号:(闽)网械平台备字(2018)第00001号
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 (闽)网药平台备字 (2023) 第000004-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