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
购物车(0)
0

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六 9:00-21:00

采购商微信客服

采购商微信客服

供应商微信客服

供应商微信客服
投拆与建议
【3•18全国爱肝日】护肝脏防肝病,杜绝“损肝”行为
2019-03-18 17:28:35 源自:药械网

  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今年的主题是“维护肝脏,增进健康”,上海市医学会肝病分会的专家提醒,我国目前有三大类肝病危害严重,需提高警惕,加强防治。

【3•18全国爱肝日】护肝脏防肝病,杜绝“损肝”行为

  近些年来,我国肝病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脂肪肝患者人数已经超过病毒性肝炎,位居第一,其次是病毒性肝炎,排名第三的是药物性肝损伤。此外,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南方地区血吸虫肝病等也并不少见,需要重视。

病毒性肝炎仍是临床重要肝病

  从发病人数来看,我国病毒性肝炎患者不如脂肪肝多,但从危害性来讲,病毒性肝炎仍是我国第一大肝病。尤其是慢性乙肝,不仅患病人数众多,而且在青壮年时期可较快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严重威胁健康与生命。

  乙肝认识有误区

  病毒性肝炎中,最常见、也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乙肝了。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曙光医院肝硬化科主任刘成海教授介绍说:“近些年来,我国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以乙肝、丙肝为主,但随着乙肝疫苗接种的普及,乙肝患病人群的数量大大降低,尤其是年轻人群中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是乙肝感染者基数庞大,乙肝患者人数仍是众多。”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叶军教授也表示,由于乙肝疫苗接种的普及,我国乙肝新发病例已经明显减少,乙肝人群中,乙肝病毒阳性率从20年前的20%左右下降到了现在的1%以下。

  乙肝病毒携带不可怕。

  很多人对于乙肝的传染性认识仍有误区,一听说乙肝病毒携带就非常害怕,敬而远之。

  叶军教授指出:“其实,乙肝的传染性并不是很强。兄弟姐妹中有携带乙肝病毒者,其他几位兄弟姐妹携带乙肝病毒的就比较多见,这是母婴传播导致的。而夫妻之间,其中一人携带乙肝病毒或者患有乙肝,另一人感染乙肝病毒的很少见。”

  所以,对乙肝病毒不必过度恐惧。成年人免疫功能正常者,不属于易感人群,而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就容易感染病毒而发病。

  特殊人群需抗病毒治疗。

  但是叶军教授同时也指出,在母婴垂直传播中,有一部分胎儿在妊娠期就已经发生宫内感染而染上了乙肝病毒,出生后接种疫苗已经来不及了。但是,这些孩子以后发生肝炎的几率比出生后感染的人群要低。

  他还认为,乙肝病毒阳性的孕妇,可以进行抗病毒治疗,有些孕妇既担心病毒会传染给宝宝,又害怕抗病毒治疗导致胎儿畸形。目前主流的观点是,孕期前4个月不能抗病毒治疗,6个月以后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因为这个时候胎儿的发育基本已经完成。但也要跟孕妇进行充分沟通,不能100%排除畸形的可能,因为即使不服药,胎儿畸形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丙肝可治愈

  乙肝目前还没有完全能够治愈的方法,需要长期治疗来控制病情的进展,停药后容易复发。而丙肝由于蛋白酶抑制剂等直接抗病毒药物的问世,现在已经能够达到治愈的效果。所以,及时、正确、规范的治疗非常重要。对于慢性丙肝患者,抗病毒应答后需要长期监测,积极防治肝纤维化,警惕肝癌的发生。

  叶军教授介绍说,丙肝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比如输血、注射毒品、有创伤的性生活等,因此,特殊人群需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春季警惕甲肝、戊肝

  刘成海教授提醒说,随着春季的到来,甲肝、戊肝等经粪-口途径传播的肝炎就会高发,感冒后出现胃肠道不适,发热,逐渐出现黄疸,验血发现转氨酶升高,就要警惕急性肝炎。

  甲肝和戊肝通过消化道传播,往往来势汹汹,容易引起爆发,但多为急性发作,只要及时进行有效治疗,一般都能治愈,预后相对乙肝和丙肝要好。

脂肪肝患者已超过病毒性肝炎

  目前,我国脂肪肝患者占所有肝病人群的50%以上,跃居我国肝病人群的第一位。

  脂肪肝主要分两种:一种是酒精性脂肪肝,另一种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大多数的脂肪肝为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占1/5~1/4。

  脂肪肝是一种代谢性疾病

  “脂肪肝是一种代谢性肝病,其发病跟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等都有关系。而女性到了更年期脂肪肝的发病率升高,跟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刘成海教授介绍说,“脂肪肝本身会引起肝硬化、肝癌,对健康有较大的威胁;脂肪肝伴有血脂紊乱,还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危害就更大了。”

  叶军教授认为,我国脂肪肝发病率上升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生活水平提高后,居民饮食丰富,运动减少,导致脂肪堆积;第二,健康意识提高,体检普及后,B超检出脂肪肝的病例就增加了。

  脂肪肝的发生机制经历了四个步骤:肝脂肪浸润-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脂肪性肝硬化。胰岛素抵抗造成脂肪代谢紊乱,导致脂肪粒在肝脏中堆积,逐渐引起肝脏的炎症反应,肝脏发炎之后就会“结疤”,称为肝纤维化。当纤维化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后,肝脏逐渐变硬,就称为肝硬化。

  脂肪肝的治疗关键是“管住嘴,迈开腿”

  脂肪肝患者多为代谢综合征患者,同时伴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发展到肝硬化阶段已经是非常严重的程度,这个时候心脑血管疾病往往也进展到了更加严重的程度,更多的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非肝硬化。

  因此,叶军教授认为,不要把脂肪肝妖魔化,脂肪肝没有那么可怕,不必过度紧张。

  对于脂肪肝的治疗,目前除了药物治疗,尚需要重视健康教育,调整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增加锻炼来给肝脏“减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对于降脂药需合理应用,某些药物有间接治疗脂肪肝的作用,服用之后血脂下降,但停药后又会升高,而长期服用则有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不容忽视

  最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茅益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5医院陈成伟教授发表的题为《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及病因学》的研究论文引起业界广泛关注,这是国内迄今发表的最大规模的药物性肝损伤流行病学研究成果。该研究显示,我国普通人群中每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至少为23.80/10万人,高于西方国家报道,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药物、保健品、环境污染都会造成肝损伤

  刘成海教授指出,很多药物都会造成肝损伤,比如抗结核药物、治疗肿瘤的药物、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药物等,都有较强的肝损伤副作用,包括中药也存在肝损伤。药物性肝病的发生原因非常复杂,许多时候原因不在药物,而在人体本身,即所谓地特异质型,同一药物许多人服用后都没有问题,但少数人出现副作用。当然,也存在一些药物性肝损伤高发风险因素,如老龄、基础肝病等。

  叶军教授介绍说,药物进入人体后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代谢:肝脏和肾脏。所有的脂溶性药物都通过肝脏代谢,而大多数的水溶性药物都通过肾脏代谢,药物的结构决定了它对哪个脏器会造成损伤。一般药物说明书上会有相关的说明:肝病患者或者肝功能异常者慎用,说明这类药物对肝脏有损伤;肾病或者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说明这类药物对肾脏有损伤。

  中药的肝损伤除了药物本身,许多是非药源性的因素,如中药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常有因为居民自行服用保健品、草药偏方等导致。刘成海教授就曾遇到过一位病患,她听说腊月梅花煎水喝能治咳嗽,就自己从梅花树上采摘了大量的梅花,带回家后煎水喝,结果导致肝功能损伤,转氨酶升高到一千多。

  还有些人特别喜欢吃保健品,甚至从国外购买保健品服用。刘成海教授指出,保健品并非药品,不需要像药品一样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其风险不可预知。尤其是国外的保健品,没有规范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剂量等用法都是按照欧美人群特点与习惯而设定,并不一定适合中国人。

  另外还有环境问题造成的药物、食物的污染,比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工业化学物残留等,通过食物链富集最后进入人体,也会对肝脏造成损伤。

  肝病用药需谨慎评估,权衡利弊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走另一极端,患病后需要治疗,该用药的时候还是应该用药。同时做好安全性防范,定期检查肝功能,发现异常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必要时停药观察。

  “药物导致轻微的肝损伤、一过性的肝损伤影响不大,但为了治病而造成严重的肝损伤,就得不偿失了。”刘成海教授指出,“要加强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控制。对于已经明确有严重肝损伤副作用的药物,肝病患者尽量避免使用。比如乙酰氨基酚酸(感冒药中常用)、异烟肼等,使用时需做预防性处理。另外,老年人肝脏功能下降、有基础肝病的患者以及体质对药物敏感者,都更容易引起药物性肝损。因此,这些人群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评估,合理用药。”

  叶军教授也强调,不要乱吃药。很多肝病患者喜欢吃保肝药,他认为,肝功能正常者,没有必要吃保肝药。保肝药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服用,没有用药指征而盲目服用保肝药,只会适得其反损伤肝功能。

肝脏的这些“呼救信号”要知晓

  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缺乏神经组织,早期病变很难发现。所以,刘成海教授提倡:要定期体检,至少每年检查一次,包括肝脏B超(肝病患者建议做弹性超声检查)、肝功能、血脂等。

  出现这些症状需及时就医

  出现以下这些肝脏的“呼救信号”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黄疸:如脸色萎黄、眼睛黄、小便深黄色等。

  恶心:吃饭没有胃口,经常恶心等消化道症状。

  乏力:自己觉得没有力气,全身乏力没精神。

  上腹痛:上腹部隐痛、肝区疼痛是典型的肝病症状。

  除此之外,有些疾病会同时累及肝脏,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疾病等,都可能同时存在肝脏的病变。因此,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群,也要定期检查肝脏,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杜绝这些“损肝”行为

  最后提醒大家,保护肝脏,预防肝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损肝”行为一定要杜绝。

  首先,不要乱吃药,也不要乱吃保健品、补品;

  其次,要少喝酒,最好能戒酒,酒精对肝脏的损伤不可忽视,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也不低;

  第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作息规律,保证充足优质的睡眠,科学锻炼。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如有内容和图片等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邮箱:1917417602@qq.com)


  关于我们

  药械网(ID:yaoxie9999)性质:第三方药械B2B电商平台

  药械网定位:全国民营医院阳光采购平台,全球健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服务对象:采购商、供应商、配送企业、金融机构等


相关商品
相关文章
热门店铺
关注我们

每天几分钟,知晓医药事

72小时热文榜
热门话题
  • 国家监管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A认证

  • 三级等保

    公安部信息安全三级等保认证

  • 正品承诺

    资质监管严格审查 厂家授权正品保障

  • 低价保障

    厂家直供缩减中间环节 确保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