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公历每年的11月22-23日,太阳达到黄经240°,此时称为小雪节气。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此刻,华北、西北部分地区正雪花飞舞。“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很多已呈初冬景象。
小雪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由于气温降低,北方以下雪为多,不再下雨了,雨虹也就看不见了。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空阳气上升,地下阴气下降,导致阴阳不交,天地不通,所以万物失去生机。
三候闭塞而成冬——所以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习俗
[窖冰]
窖冰,又称敲冰、纳冰、藏冰,指冰天雪地的冬日时,将凝成柱状的冰雪敲碎后,藏纳在冰窖中,以备炎热夏日到来时消暑、降温、制作冷饮。
在周代,皇上会专门设置官员负责掌管冬日窖冰事宜,官名称之为“凌人”。不过,只流于宫廷贵族中。
清代顾禄在《清嘉录》中写:“土人置窖冰,街坊担卖,谓之凉水。”
[腌腊肉]
相传,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宁王,兵败南下途经巴中,来到汉中红庙塘时,当地的百姓用腌制好的腊肉来招待他。
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的地方官吏就曾将腊肉作为贡品,进献御用,慈禧品尝腊肉之后,赞不绝口。
在民间,亦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
人们用食盐,配上花椒、大茵、大料、桂皮、丁香等香料,把肉腌在缸里,7到15天之后,用棕叶或者竹蔑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再用柏树枝条树叶、甘蔗皮熏烤,最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制成腊肉。
[吃糍粑]
“十月朝,糍粑碌碌烧”。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小雪酒]
我国人民懂得酿酒,早在夏朝就开始了。周朝的杜康以善于酿酒而闻名。他改良酿酒的方法,使其获得极大进步。政府之中也有酒正的官职,专门掌管与酒有关的政令。
酿酒多在冬季,在小雪后酿酒,都称为小雪酒,该酒储存到第二年,色清味冽。这是因为小雪时,水极其清澈,足以与雪水相媲美。
小雪养生
小雪是寒冬的开始,是万物活动趋向休止的时节。要想冬季过得好,就要从现在开始注重养生。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地养生呢?这九“点”秘籍您一定要知道!
1、早“点”睡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宜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在生活起居方面,建议早睡晚起,日出而作,成年人最好能保证一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每晚最迟不宜超过11点(即子时)入睡。
2、少“点”盐
干燥的气候对呼吸系统的伤害较大,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如果饭菜中的含盐量太高,会导致唾液的分泌量减少,使各种细菌在上呼吸道中更易存活。
因此,冬季尤其应注意限盐,每人每日的食盐摄入量最好控制在6g以下。
3、进“点”补
“入冬进补”,很多人会选择鸡、鸭、羊等高热量的肉类,但其实并非人人适合。类似萝卜炖羊肉之类的温补食品,更适合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和儿童食用。
气虚的人宜补气,应多吃花生、红枣、山药等;阳虚的人宜补阳,应多吃核桃、韭菜、羊肉等;阴虚的人宜补阴,应多吃梨、银耳、猪蹄等。
4、多“点”水
从表面上看,冬天人体出汗少,但因组织液通过皮肤蒸发,成年人每天也要丧失约600毫升的水分,加上正常生活起居,人体一天排出的水分约为2500毫升左右。
因此,即便在冬季,扣掉饮食中的水分,我们每天喝水也不应少于2000毫升。
5、出“点”汗
冬季养生要适当动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健身体。建议选择动作幅度较小、热量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
年轻人可以选择打球、登山、跑步等强度较大的运动,锻炼时间应比春、夏季多10~15分钟;老年人或体质较弱者,宜选择快步走、打太极拳等低强度的运动,以全身微微出汗为宜。
6、喝“点”粥
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以增加人体的热量和营养,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可以选择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
此外,还可常食可安神养心的桂圆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等。
7、护“点”脚
在冬季,要特别注意加强腿足的锻炼,如果下班不忙的话,可选择以步代车走上一段路,或偶尔爬爬楼梯,都可以达到锻炼双脚的目的。
民间素有“睡前洗脚,赛吃补药”的说法。在临睡前用温水洗脚,能温暖双脚、驱病强体,这对双脚的保健和人体健康都十分有益。
8、调“点”神
冬季的寒冷气候会使人的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处于抑制状态,“精神感冒”症状也由此增多。
专家建议,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可以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慢跑、滑冰、跳舞、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锻炼,以消除烦闷、调养精神。
9、防“点”病
冬季气候寒冷,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及时备好急救药品,还应重视耐寒锻炼,以提高机体的御寒及抗病能力。
严寒天气,要保持居室环境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上午、下午定时开窗通风,避免烟尘污染和刺激。居室温度宜控制在16℃~20℃。
小雪饮茶
1、少饮绿茶或其他轻发酵茶
小雪节气恰值农历十月初,药王孙思邈在其《十二月修养法》中写道:“十月心肺气弱,肾气强盛,宜减辛苦以养肾气。勿伤筋骨,勿泄皮肤,勿妄针炙,以其血涩,津液不行。”从人的气血运行角度来说,从立冬到冬至这段时间,一阴剥阳气血最弱,宜温养忌寒凉,所以,性至苦寒的绿茶及其他轻发酵茶还是不饮为佳。
2、饮红茶,生热暖腹
红茶,性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生热暖腹,可以增强人体对寒冷的抗御能力。此外,进入小雪阶段,气温下降迅猛,人们冬季食欲增强,进食油腻食品增多,饮用红茶可祛油腻、开胃口、助养生。
红茶中含有一种类黄酮化合物,其作用类似于抗氧化剂,能防止中风和心脏病。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每天喝一杯红茶的人与不喝茶的相比,前者罹患心脏病的风险要比后者低40%以上。因此,老人在冬天,天天饮暖暖的红茶,既暖身体,又能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只是,冬天由于肾气较弱,喝茶更应该控制数量,不要贪杯喔。
3、饮黑茶,延年益寿
冬季“化者为藏,在气为寒,五行属水,五脏主肾,在色为黑”。黑茶五行归水,口感咸涩,气味陈香;入肾经,走膀胱经,肾为人体动力之源,故黑茶有延年益寿之效。
此外,冬天是一年中最寒冷之季节,人体的生理机能因严寒而减退,抵抗力有所下降。黑茶属于后发酵的茶类,刺激胃部的咖啡碱已在发酵过程中减少,不会对胃肠形成刺激。同时,黑茶还富含茶黄素等温性物质,因而喝黑茶有很好的暖胃效果,可帮助身体抵御严寒,增强免疫力。
对于女孩子来说,冬季容易手冷脚冷、体寒,常喝黑茶能够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起到活血、暖身的作用。同时,黑茶含有的茶黄素、茶氨酸和茶多糖,尤其是富含复杂类黄酮,拥有很强的活性,能够清除人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减缓细胞衰老,起到美容的效果。
入冬模式正式开启,你准备好了吗?
关于我们
药械网(ID:yaoxie9999)性质:第三方药械B2B电商平台
药械网定位:全国民营医院阳光采购平台,全球健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服务对象:采购商、供应商、配送企业、金融机构等
Copyright 2020 yaoxie.com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闽)-经营性-2019-0023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国A20150004
闽ICP备14018699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40006 闽公网安备35030502000131号 营业执照:91350300056126227U
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 备案编号:(闽)网械平台备字(2018)第00001号
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 (闽)网药平台备字 (2023) 第000004-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