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医院停药了,这次,默克、雅培等进口品种也逃不掉!停药范围正在扩大,发生了什么……
据知情人士透露,12月2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向各科室下发两条消息,其中一条要求43个品种当天晚上立即停用,另外一条则是提示18个品种用完后不再采购。药代通也第一时间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武汉三甲医院也开始停药限量!),今天我们来剖析一下停药的背后,到底释放了什么重大信号?
以下是文件原文:
药品预警 各位老师:根据医院工作安排,下列药品已经达到采购量,今晚将停止使用,请做好预案:
卫美佳、大莱博通、注射用辅酶、小杜玛、斯普林、力文、凯可加、拜复乐片、合文、BP素50mg、申捷2ml20mg、奥德金0.2g、苏肽生、广愈、唯嘉能1g、布利特、漠宜林、凯时、英凡舒、瑞力能、力邦、泰阁、舒美社复0.5g、仙必他、大强林坦、凯贝恩、泰能、克拉仙、斯沃片、特治星、新克君、特福猛、潇然片、斯皮仁诺胶囊、美满霉素、阿莫西林胶囊、活生、阿漠乐、奥维加、波利特、耐信片20mg*7片、潘妥洛克片、诺可60mg。
第二则:
药品预警 各位老师:根据医院工作安排,下列药品经过本次采购,将达到采购量,用完后不再采购,请做好预案:
澳辅泰、优帝尔10ug、申捷40mg、爱尔维泰、欧迪美、奥德金0.4g、益然、博司捷、小优帝尔5ug、也多佳、翔通、普妥利康、孟得新1g、大倍赛他、优他能、新治君、舒普深、希克劳片;
对此消息,编者向同济医院进行了求证,该院药剂科人员表示确有其事。这是继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正式停用辅助用药目录中药物之后,又一大型三甲医院表示对部分达到采购量的药品直接停用!
而在更早前,四川省公立医院曾因药品使用控制不力被四川省卫计委“问责”,之后便开启了“部分药品停用”的先河。对此,我们曾预测,辅助用药将从重点监控正式转向停用阶段。
不幸一语成谶。从现在的态势来看,对于药品的限制就不仅仅是辅助用药那么简单了。可以说,限制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像上文提到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这次停用、限用的61个品种中,就包括了一些常用的进口药。
1、跨国巨头也未幸免!
根据编者从武汉同济医院获得消息,为了确保完成药占比的任务,武汉同济医院医院针对每种药品用量每月都有一个限额,每月统计销量,当月用量达到限额即停用,下月才能继续使用。
武汉同济医院人士告诉编者,此次停用、限用并非主要针对辅助用药,而“主要针对抗生素、针剂等品种,但是对临床必需用药如癌症用药等一般不会停”。
从已经公开的产品情况来看,有些品种是此前被各省列入辅助用药目录的品种,比如说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苏肽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奥德金)、前列地尔注射液(凯时)、复合维生素等。由此,可以判断的是,此前各省出台的辅助用药目录并非像此前业界分析的那样,对现实的市场行为没有影响,而是在需要停止使用某些产品时,这些产品将成为各大医院参考的标准。
在外界大多数行业人士看来,人人喊打“神药”的时候,列入辅助用药目录的产品被停用理所应当。但是此次武汉同济医院还将不少未曾列入辅助用药目录的产品也停了,而且不乏跨国巨头的产品,比如说,辉瑞的泰阁(注射用替加环素)、默克的泰能(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雅培的克拉仙(克拉霉素片)、卫材中国的波利特(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
为何范围会扩大?控制“药占比下降到30%以下”毫无疑问是推手。在今年4月,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发改委等七部委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17年底,前4批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下降到30%左右。
现在正好是“算账”的关键时刻,就药占比这个事情来看,药占比将直接与医院负责人、医院评级、员工工资挂钩。在此情境下,可以预见的是,还将有越来越多未达到目标的医院将采用各种手段完成药占比硬性指标,越来越多的产品将成为受限对象。
从这个角度去看,对于控费情况相对较好的医院,可能是停用一些辅助用药,但是对于大多数控费不好的医院则有可能将停用的范围大幅度的拓展开来,也就是说,只要医院需要通过停药完成指标,那么药企不论何种产品都会有停药危险,除非是医院临床必需的产品。正如一位医药代表向编者所说,除辅助用药外,有竞争力的、临床容易替代的药品是目前医疗机构“动刀”的对象。
此外,据某药剂科主任向编者分析,与医院现有用药目录重复也是医院限制这些品种的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如果有五六家医院将某个产品列入停药范围,那么整个区域内其他医院将有效仿的可能,而且将会成为更多医院在停用时首先考虑的对象。
据某一线医药代表向编者表示,目前用药限制、停药已经普遍存在,医药代表早已习以为常,销售指标无法完成是常态。另一位医药代表表示“习惯了,麻木了”。尤其是不久前四川省卫计委对四川省公立医院问责,严格考核标准、加大惩罚力度以控制医疗费用增长,让业内人士看到了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控费决心。
2、医保要击穿了?
在外界各类分析中,医保承压,控费是停药的主要原因,但真是这样吗?
2009、2010年连续两年,基本医保基金支出端增速高于收入端,分别高出了13.49PCTs和9.13PCTs,当期医保基金的结存率降低至24%和18%,医保基金的收支风险明显。随后,人社部开始对医保基金使用进行管控,医药产业的“黄金十年”随之而去。
2012年时医保基金实现收入端和支出端增速基本相当,当期基金结存率基本维持在20%。不过,2013、2014两年再次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现象,控费成为了那两年的关键词。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这两年的数据来看,医保基金收入端增速基本维持在高出支出端增速1个百分点水平,当期基金结存率维持在18%左右,已经趋于稳健,医保压力明显缓解。
Copyright 2020 yaoxie.com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闽)-经营性-2019-0023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国A20150004
闽ICP备14018699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40006 闽公网安备35030502000131号 营业执照:91350300056126227U
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 备案编号:(闽)网械平台备字(2018)第00001号
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 (闽)网药平台备字 (2023) 第000004-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