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出新规 门诊患者可自主选择购药渠道
昨天,《北京市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发布,23条新政涉及药品的审批、供应、采购配送、药价监测、医药费控制等。《实施方案》提出,医疗机构应按药品通用名及相关规定开具处方,并主动向患者提供处方。门诊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在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购药,医疗机构不得限制门诊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同时,北京市还将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北京市还将推进“互联网+药品流通”,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型配送方式,减少交易成本。对此,北京市将研究网络药品零售交易第三方平台及配送服务相关政策,强化互联网药品信息和交易服务监管工作,保障药品流通过程安全性。
2、人社部:将把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
9月26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召开会议,就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进行政策解读。目前,全国所有省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所有统筹地区均已实现与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对接。其中,北京市率先实现了所有有床位的医院,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医院,成为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达676家。上海实现了所有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全部联网。截至9月25日,全国共开通7226家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机构,88%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与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联通。统计数据显示,需要跨省异地就医并在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备案的参保人员达162万人,各省归集跨省异地就医预付金8.8亿元。目前,全国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共实现跨省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4.1万人次,基金支付5.6亿元,平均为每人次患者减少垫付1.36万元。
3、宁德将成立中医医疗联合体 采取“1+7+4”模式组建
近日,由宁德市中医院牵头成立的市中医医联体组建座谈会召开,市医改办批准成立宁德市中医医联体。医联体的首批成员单位拟将采取“1+7+4”的模式组建,即牵头医院1家,县级中医院7家,基层卫生单位4家。中医医联体突出以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服务为导向,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为目标,以中医专科(专病)和“中医馆”建设为依托,逐步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促进区域内中医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促进资源、效率、效益最大化,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4、妙健康获1亿元B+轮融资,进入布局收割期
9月26日,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妙健康宣布获得1亿 人民币B+轮融资,资方为江中中医药基金,后者是由中叶资本和江中集团联合发起设立的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此前,妙健康曾于2016年第1季度获1亿元A轮融资;2017年4月获2.5亿元B轮融资。妙健康定位于集健康数据收集、健康行为干预、健康增值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健康管理平台,主要以app的形式提供服务。目前,妙健康主要通过信息采集、数据分析和输出、健康干预等步骤来帮助用户实现日常健康管理。
5、34家国有医院要被大整合
近日,华北医疗健康公司与华药集团、井矿集团举行签约仪式,正式接收华药职工医院、井矿集团总医院人员。据悉,华北医疗健康公司是今年6月冀中能源集团新成立的一家子公司,主要承担河北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资源整合的任务,首先要整合的就是冀中能源集团内的34家医疗机构。而华药职工医院、井矿集团总医院正是冀中能源系下的企业医院。公司还计划在石家庄、邯郸、邢台做大做强3家龙头医疗机构,将在内部成立“医共体”,实现医生资源、医疗资源的共享,并实现分级诊疗的目标。
6、新疆昌吉市“互联网+诊疗” 家庭医生上门服务
新疆昌吉市不断完善家庭医生服务建设,优化签约服务内容,以“互联网+诊疗”开展上门服务,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昌吉市北京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17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通过入户签约、医疗咨询、义诊服务等,不断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同时创新服务模式,开设全科医师团队微信群,所有签约居民可以加入微信群,利用手机平台叫医问诊。并表示会发掘辖区需要有家庭医生的特殊援助群体、个人,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后续的医疗服务。
7、喜炎平生产线停产待检,5省市发文停止交易涉事品种
目前已有江西、北京、内蒙古、吉林、陕西、北京等5省市暂停了喜炎平、红花注射液的交易资格,停止经营问题产品。青峰药业于9月25日发布公告称“已迅速召回三批涉事药品,喜炎平注射液生产线已停产待检。且已停止库存产品的发货与销售,正在全面检查原料、生产、质量及存储等所有可能存在隐患的环节。”
据了解,山西振东安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涉事批次红花注射液共销往全国10省(区),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涉事批次喜炎平注射液共销往全国28省(区、市)之多。国家和省、市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正在该公司进行专项飞行检查,涉事批次产品已被相关药检机构抽验。在监管部门下令彻查此事之际,未来中药注射剂市场将面临洗牌,市场将进一步收缩,产品质量将成为决胜关键,质量不过关产品也将逐渐被淘汰。
8、发票问题将被深挖,湖南开千人大会,重点整治这6类耗材
近日,湖南省召开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暨医用耗材专项整治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强调,自9月份起,在全省集中开展为期3个半月的整治“一次性使用输注器具、一次性使用导尿管(包)、血管/非血管介入类、起搏器类、骨科植入类、口腔科材料、吻合器”等医用耗材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查处非法使用发票、过票、走票、倒票等问题,加强对发票违法问题的案件移送和联合查处工作,深入挖掘发票违法行为背后隐藏的商业贿赂和不正之风问题;全省所有公立医疗机构10月1日起将正式全面执行“两票制”;要全面强化基金和费用监管;全面推进医德医风建设,确保医药流通秩序形成规范。
9、8大类高值医用耗材限价来袭 强生、美敦力、贝朗等27家企业待确认
近日,安徽省发布《关于确认体外循环及血液净化类等八大类部分高值医用耗材产品限价(第二批)的通知》,对体外循环及血液净化类等八大类部分高值医用耗材产品进行限价,并公布了第二批限价确认企业名单。强生、美敦力、贝朗等大牌企业在列。8大类高值医用耗材具体包括:体外循环及血液净化类、起搏器类、电生理类、非血管介入类、神经外科类、眼科材料类、口腔科类、其他类采购量大(占类别采购总金额80%)的产品。其限价要求为取安徽省省市级公立医疗机构实际采购价的次低价作为限价依据,调整后的限价不得高于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现有限价。
10、41批次药品被查不合格 中成药质量堪忧
9月25日,广东省食药监局发布《关于药品抽查检验信息的通告2017年第9期》,有30个品种41批次经检验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其中仅5批次为化药,有多达36批次为中成药。包括牛黄解毒片、复方丹参片、维C银翘片等常用中成药。对检验不合格药品采取查封、扣押、暂停销售、召回等必要的控制措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生产企业和被抽样单位进行查处,并对这些药品继续进行跟踪抽查检验。而中成药的质量问题也令人堪忧,药材资源日渐枯竭、原材料质量逐年下降、同业恶性竞争加剧、假劣药材横行等现象充斥市场,我国中药行业正面临巨大危机。
11、高筑药品安全防火墙!第六届中国药物警戒大会召开
9月22~23日,由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办的第六届中国药物警戒大会在杭州召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吴浈出席大会。吴浈指出,药物警戒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药品监管的重要内容。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测机构,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监测体系。作为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的成员国,我们切实履行职责,每年向世卫组织报送不良反应监测相关数据,已经形成信息交流常态化机制。近年来对41个药品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对344个药品发布《药物警戒快讯》;修订了80个药品的说明书,增加不良反应信息、限制使用人群等;撤销了丁咯地尔等4个药品的批准证明文件。
12、福建省三甲医院诊查费全面涨价!
近日,福建省医保办印发了《关于调整省属公立医院普通门诊诊查费等项目价格的通知》,从本月起调高省属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诊查费、门急诊留观诊查费和便民门诊诊查费项目价格。
福建省此次价格调整后,省属三甲医院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的普通门诊诊查费分别从每次25元、20元、12元提高到50元、40元、30元;省属三甲以下医院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的普通门诊诊查费分别从每次20元、16元、11元提高到45元、35元、25元。省属公立医院的门急诊留观诊查费从每日20元提高到45元,便民门诊诊查费从每次6元提高到12元。
此外,调整后的普通门诊诊查费、门急诊留观诊查费提高的部分,职工医保由统筹基金统一支付;便民门诊诊查费提高的部分,职工医保由统筹基金支付50%。各统筹区按规定转诊到省属公立医院就诊的参保患者,其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标准由各统筹区另行制定。
13、广东省10月1日起执行2017版医保目录(包括36谈判药品)
9月25日,广东省人社厅发布通知,10月1日起统一执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国家药品目录)期中包括2017年版国家药品目录的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和36种谈判药品。参保人员使用目录内西药、中成药、36种谈判药品和目录外中药饮片所发生的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按规定支付。中西药部分、中成药部分未纳入2017年版国家药品目录的药品以及与2017年版国家药品目录中药品限定范围不一致的,继续按照《关于印发<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0年版)的通知》(粤人社发〔2010〕286号)规定执行。各市要尽快更新药品代码数据库,做好更新后的药品代码数据库在定点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中的使用,确保10月1日起参保人享受相应待遇。
14、公立医院薪酬改革!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自《意见》印发以来,除西藏外其他省份的改革试点城市也先后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2016年初,福建省计划陆续在全省推行三明模式。最吸引眼球的就是三明医改中的“目标年薪制”,它主要根据职称分为四个级别:?住院医师10万元、主治医师15万元、副高20万元、正高25万元。该市22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的院长每年必须按照政府制定的“5大类34项”考评体系进行考核,连续两年不合格者将予以免职。在该种管理模式下,医生收入跟药品、卫生材料、大型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的情况被杜绝,院长权力过大的行为也将得到约束。三明模式通过取消药品加成和增加医务人员合法收入,让医生以前的灰色收入变成阳光工资,医生薪水实行工分制,进一步缩小了各科室的薪水差距。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三明22家公立医院发放工资总额达9.83亿元,改革5年工资总额增加了157.33%。全市公立医院人均收入9.4万元,年平均增长17.5%。
Copyright 2020 yaoxie.com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闽)-经营性-2019-0023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国A20150004
闽ICP备14018699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40006 闽公网安备35030502000131号 营业执照:91350300056126227U
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 备案编号:(闽)网械平台备字(2018)第00001号
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 (闽)网药平台备字 (2023) 第000004-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