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春——2017年7月22日,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举办的东三省首届大血管疾病介入治疗高峰论坛在长春召开。本次论坛内容涵盖大血管介入诊疗的前沿热点和难点,通过典型病例分析、专题讲座等形式为临床医师提供互动交流、答疑解惑、知识共享的学术平台。微创心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创®心脉”)参加了本次论坛。
会议期间,多位专家谈到了微创®心脉主动脉产品的临床使用体会。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的毕伟教授作了“一体支架在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中的应用”主题发言,他指出:分体式支架在连接处存在III型内漏风险且支架有远期移位风险,移位并发症发生率将达到3%-28%,而微创®心脉自主研发的Aegis™分叉型大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定位于主动脉分叉点,行“解剖固定”理念,避免了支架向远端移位并降低接腿部位内漏的风险。该产品尤其适合治疗假性腹主动脉瘤、髂动脉瘤、腹主动脉夹层以及分叉处/瘤体局部狭窄或伴大量附壁血栓的腹主动脉病变,是一些特殊情况下的首选治疗方案。
分叉型大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商品名:Aegis™ )
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的姜维良教授就“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的方法和效果评价”进行了分享,对开窗、杂交、烟囱、分支支架4种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他表示,由微创®心脉研发的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以下简称“Castor™支架”)是目前世界上首款真正应用于临床、应用于人体的,完成弓上分支重建的主动脉支架,其分支一体式设计与烟囱、开窗、弓上分支转流等技术相比,更符合弓部解剖形态,减少了内漏发生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
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
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张小明教授就“主动脉弓部病变治疗策略”进行了分享,就传统手术、介入治疗、杂交手术进行了利弊分析。张小明教授先后介绍了微创®心脉自主研发的CRONUS™术中支架及Castor™支架。对于累及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的病变,CRONUS™术中支架通过对降主动脉病变的腔内隔绝,可以避免在降主动脉的第二次开胸手术,使二次开胸手术简化为一次完成,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治愈率。而Castor™支架是全球首款通过微创伤治疗能同时实现腔内修复主动脉和重建弓部分支动脉的覆膜支架,其独有的“分支一体化”结构能够适应各种弓部解剖,用于完全腔内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胸主动脉夹层。
术中支架系统(商品名:CRONUS™)
论坛中,微创®心脉还向与会者介绍了公司产品线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对目前上市产品的构造、特点和优势做了详细的介绍。作为一家致力于开发和生产大动脉覆膜支架系统、术中支架系统、大球囊及周围血管支架等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的企业,微创®心脉也将继续秉承不断自主创新的研发理念,拓宽产品线,为我国大血管外科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发展贡献力量。
Copyright 2020 yaoxie.com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闽)-经营性-2019-0023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国A20150004
闽ICP备14018699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40006 闽公网安备35030502000131号 营业执照:91350300056126227U
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 备案编号:(闽)网械平台备字(2018)第00001号
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 (闽)网药平台备字 (2023) 第000004-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