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日报:普天药械网每天为用户提供全面及时的医药资讯,您只需花几分钟时间,便可知晓全行业最新、最热医药事件。
1、顺丰进军医药物流 要运比大闸蟹更需保鲜的医用疫苗
山东未经冷藏储存直接流入市场的问题疫苗案发生后,包括疫苗在内的药品流通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今年4月,国务院出台新规,确认具备冷链储存、运输条件的企业可以配送二类疫苗,给参与配送业务的传统药品批发商带来竞争,“快递一哥”顺丰想要凭借自己积累多年的物流经验和运输资源在药品流通领域分一杯羹。医药冷链配送的一大难点在于整个过程需要经历许多物流环节,不同的环节使用不同的运输资源和信息系统。由于国内冷链行业起步晚,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水平都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如果要实现药品流通全过程的“可视化”,必须需要统一的标准。据商务部预测,2019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2.2万亿元人民币,巨大的医药市场也将带动医药物流市场增长。而据《Pharmaceutical Commerce》杂志每年对全球冷链进行数据分析,2015年全球医药冷链产业突破100亿美元,并预计到2019年医药冷链物流市值将从2013年90亿美元增长至130亿美元。(界面)
2、互联网医疗影像平台“锐达影像”获千万元pre-A轮融资
近日,锐达影像在上海宣布获1000万pre-A轮投资,本轮融资由中路资本领投,创业孵化器快创营跟投。锐达影像的团队从2012年就开始成立和运作,2014年基本形成当前产品路线。发展至今,合作的医院已经包括上海部分三甲医院等,江苏中大医院,黑龙江省放射学组(大兴安岭医院及中等和基层医院)。直到2016年3月,团队才与投资者正式接触。4月,中路资本就以极快的反应速度,形成了正式投资协议。(动脉网)
3、抗生素输液被叫停,已涉及14省大医院门诊!
7月1日,是江苏二级以上医院门诊禁止挂抗生素第一天,最严“限抗令”实施首日,据《南京晨报》报道,各大医院门诊已全面停抗生素输液,大医院门诊医生的电脑里已开不出抗生素输液,患者打点滴必须去急诊。去年年底,江苏省卫计委员会发布了《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知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从2016年7月1日起,江苏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到2016年底前,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江苏对此是用分步走的安排,首先对抗生素输液下手,接下来就是全面禁止门诊输液。据了解,我国并未在国家层面对医院的门诊输液作出统一规定。不过,日前,首部中国输液安全专家共识《守护针尖上的安全——中国输液安全与防护研究蓝皮书》已正式发布,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安全输液的重视。截至目前为止,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江苏等14省已发布文件明确表示停止输液,还有不少省份、地市以及医疗机构都在逐步明确限制门诊输液的政策。(人民网)
4、发改委废除45份医药文件,30份涉及药价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6年第13号公告,决定宣布失效一批文件。根据国务院部署,为纵深推进简政放权,消除不利于激发市场内生动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制度性障碍,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提供服务保障支撑,国家发改委对改革开放以来截至2015年底发布的文件进行了清理,经商国务院相关部门,宣布失效一批文件,据了解,这批文件共计1680份,涉及医药、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报不完全统计,医药领域的文件共有45份。其中,就有30份就是涉及药品定价的政策文件。随着医改的推进,药品价格管理面临的体制机制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未来,要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作用,药品市场充分竞争,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药品价格趋于合理。(赛柏蓝)
5、陕西确认,耗材两票制,还将猛砍配送商数量
就在前不久,陕西省深化医改试点方案中提出要“通过实施两票制,减少流通环节”。这一表述因为没有特别注明是在药品领域,而引发陕西省将在医械领域实施“两票制”的猜想。最新消息:据中国医疗器械了解,陕西省已基本确认将医用耗材也纳入“两票制”管理。从2017年1月1日起,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全部实行“两票制”。此外,为了配合“两票制”的推行,陕西将压缩公立医疗机构耗材配送企业数量,提高配送集中度。到2017年1月,三级公立医疗机构耗材配送企业不得超过15家,二级公立医疗机构耗材配送商不超10家。陕西省还正在抓紧制定《两票制的配送管理办法》的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医用耗材阳光采购进度。如此,截至目前已经有宁夏、陕西两个医改试点省份确定将要推行医用耗材“两票制”。还有河北省的6个医改试点城市、28个医改示范创建县,以及广东省惠州市,福建省三明市,医用耗材“两票制”的加快推行成为现实。(中国医疗器械)
6、三部门联合发布:上海医械限价新政本月起执行
最近,上海市物价局、卫计委、医保办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本市公立医疗机构等医疗器械价格行为的通知(沪价费〔2016〕6号)》,自今年7月1日起,进一步降低上海市公立医院医疗器械的加价水平。通知要求,上海市各公立医疗机构对于可另行收费的医疗器械,属于2015年7月1日以前进入医疗机构销售的,应以医疗器械实际购进价(指扣除各种折扣后的价格)为基础,暂按顺加不超过10%的加价率销售(实际购进价4000元以上的顺加不超过400元的加价额);属于2015年7月1日及以后进入医疗机构销售的或已在销产品名称、注册证号、价格等信息发生变更的,应以医疗器械实际购进价(指扣除各种折扣后的价格)为基础,顺加不超过5%的加价率销售(实际购进价4000元以上的顺加不超过200元的加价额)。(中国医疗器械)
7、大型医疗设备,降费还不够还有两个“乱象”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价格司司长施子海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报经国务院同意的《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即将印发。这意味着,国家层面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将启动,各地或开始逐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记者了解到,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检验价格也在降价范畴。虽然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但看病贵、看病难依然是民众耿耿于怀的社会问题。导致看病贵的因素很多,大型医疗设备收费昂贵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中之一。记者了解到,在一轮医疗价格服务改革中,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检验价格也赫然在列,这让焦虑的民众看到一丝降低医疗费用曙光。大型医用设备收费偏高,的确需要挤干价格在的水分,所以,国家准备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费用,其善意毋庸置疑。不过,大型医用设备的乱象不只是收费虚高,还存在着其他乱象,比如医生对大型医用设备的过度依赖,比如大型医用设备在购置上的合理性等,都存在争议或瑕疵。(东方网)
Copyright 2020 yaoxie.com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闽)-经营性-2019-0023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国A20150004
闽ICP备14018699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40006 闽公网安备35030502000131号 营业执照:91350300056126227U
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 备案编号:(闽)网械平台备字(2018)第00001号
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 (闽)网药平台备字 (2023) 第000004-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