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医药发展方向定了
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
文件指出,预计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具体来看,下一步中医药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加速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中医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中医药文化大力弘扬、中医药开放发展积极推进、中医药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七个方面。
中医药服务体系方面,重点强调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
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板块主要包括相关政策机制逐步完善,推进基础理论和重大疾病防治研究取得积极进展,临床与科研结合更为紧密,多学科融合创新持续推进。
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为推动中药材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供应保障能力逐步提高,另一方面为中药注册管理的优化,增强中药新药创制活力。除此之外,促进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有序发展,中医药与相关业态持续融合发展。
预计未来中医药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中药产业也向高质量、创新发展迈进。
02 医保支持中医药发展
2021年12月30日,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发布了《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今医保对于中医药发展的支持一如既往。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指出,将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建立以临床价值和技术劳务价值为主要依据、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中医医疗服务卫生技术评估体系,优化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
总体来看,医保将从价格动态调整和医保支付方式两方面支持中医药的发展。
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中,医保将重点考虑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一方面,医疗机构炮制使用的中药饮片、中药制剂实行自主定价,符合条件的按程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另一方面,为改善市场竞争环境,官方将引导形成以质量为导向的中药饮片市场价格机制。
《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公立医疗机构从正规渠道采购中药饮片,严格按照实际购进价格顺加不超25%销售。预计未来,中药饮片仍将享有一定的政策优待,不过其质量的要求也将提升。
医保支付方式板块重点要求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一方面遴选和发布中医优势病种,优势病种鼓励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另一方面一般中医诊疗项目可继续按项目付费。
《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定,对于中医药诊疗服务的支付方式改革,一般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可继续按项目付费,同时探索实施中医病种按病种分值付费。
如今,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推进,“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中医药将在医保支付改革中拥有更多的缓冲期,有利于探索能够充分体现中医药服务特点和优势的支付方式。
例如,文件要求继续深化中医药参与按床日付费、按人头付费等研究。支持保险公司、中医药机构合作开展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中医治未病等保险产品。
03 中药市场进一步扩大
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建设意味着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数量增多,中医诊疗的可及性增强,相应的中医药市场也将进一步扩大。
文件指出,下一步将持续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龙头中医院、骨干中医院、基层中医院全面发展。尤其是基层中医院,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加强建设专项中医药机构外,文件还要求健全其他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中药房建设,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立中医病区和中医综合治疗区,强调推动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
文件要求,将推动三级综合医院全部设置中医临床科室,设立中医门诊和中医病床。打造一批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中西医联合攻关。
《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的通知》明确指出,各级卫生健康和中医药主管部门要规范医疗机构中药配方颗粒使用,经审批或备案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方可使用中药配方颗粒。
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数量增多,自然有利于中药配方颗粒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截至2020年底,全国中医医院达到5482家,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0.68张,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48人,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的乡镇卫生院、90.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4.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占比达到86.75%,备案中医诊所达到2.6万家。
预计未来,相关数据还将持续增长。
此外,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效果突出,文件强调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方面的作用。具体措施包括组建中医疫病防治队伍、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不含中医专科医院)全部设置发热门诊、加强感染性疾病、急诊、重症、呼吸、检验等相关科室建设等。
中医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相关用药市场的发展。
04 企业挑战来袭
近年来,中医药产业在众多利好政策的支持下飞速发展,但业内普遍认为,中医药产业仍然存在多小散乱的发展局面,产品质量把控有待提升。
依据文件,未来将从中药材把控、产业发展、药材炮制、质量检测等方面,全流程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原材料方面主要是加强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道地药材生产管理。
在中药产业发展方面,将健全中药材种植养殖、仓储、物流、初加工规范标准体系。鼓励中药材产业化、商品化和适度规模化发展,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
在药材加工中的炮制环节,将制定实施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继续推进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探索将具有独特炮制方法的中药饮片纳入中药品种保护范围。
产品质量把控方面,将加强中药材第三方质量检测平台建设。研究推进中药材、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多部门协同监管。加快中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提升中药装备制造水平,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和现代化。
最后,文件指出未来将进一步提升药品检验机构的中药质量评价能力,建立健全中药质量全链条安全监管机制,建设中药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监测体系。加强中药饮片源头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中药饮片、中成药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中成药监测、预警、应急、召回、撤市、淘汰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加强中药说明书和标签管理,提升说明书临床使用指导效果。
至于中药上市层面的政策改革,文件提出:改革完善中药注册管理——优化中药临床证据体系,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中药真实世界研究证据体系。探索中药饮片备案、审批管理,优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注册管理。推进古代经典名方目录制定发布,加快收载方剂的关键信息考证。
近年来,国家在推动中医药发展方面,除制定利好政策,对产业的要求也在提高。
2020年版《中国药典》在通用技术要求中对植物类药材33种禁用农药限量做出规定(不得超过定量限),倒逼中药企业重视中药材农残问题;去年以来,中成药带量采购的开展也加速中药企业竞争,倒逼企业规模化发展。
预计未来,在更高的要求下,中药产业的集中度会更高,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Copyright 2020 yaoxie.com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闽)-经营性-2019-0023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国A20150004
闽ICP备14018699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40006 闽公网安备35030502000131号 营业执照:91350300056126227U
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 备案编号:(闽)网械平台备字(2018)第00001号
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 (闽)网药平台备字 (2023) 第000004-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