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肠息肉很多人不在乎,以为一个小小的息肉怕什么?如果你也这么认为,那就看看老李的故事......
“养”在肠内的息肉终变癌
58岁的李先生,因大便次数增多,经常便血,来我院找到普外科副主任庄競就医。
追问病史,原来在20年前,38岁的李先生因便血做过肠镜,当时发现直径约6mm的直肠息肉,怀疑是腺瘤样瘤,但并没有切除,后来慢慢就忘记了。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息肉,长达20年的“不在意”,竟然癌变了。
20年后,肠镜检查显示直径4cm-5cm,表面糜烂坏死。基本可以确定是直肠癌。
值得庆幸的是,李先生还是有手术机会,经过充分的术前检查,庄競在为其实施了结肠肿瘤切除,治疗后恢复良好。
我们很多人在做肠镜时候,发现有肠息肉,有的医生说定期复查,有的医生说要格杀勿论,那到底该怎么办呢?请看专家怎么说
发现息肉要及早切除
庄競说:“息肉是大肠黏膜表面的一个‘肉疙瘩’从性质上来说,肠息肉分为以下两大类:
1、肿瘤性息肉,主要指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在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终于有一天会癌变。
2、非肿瘤性息肉(主要是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一般不会癌变;但也不是100%不会癌变,如果这种息肉长得比较大、时间比较久,也有变成肿瘤性息肉的可能。
对于不同的息肉,处理的方式不同。如果是非肿瘤性息肉等所谓“好的”息肉,可以进行保守治疗或定期观察治疗,大部分会自行消除。如果是腺瘤性息肉,按照大小和病人情况,择期内镜下切除。
结肠癌早期症状隐秘
结直肠癌发展历程犹如蝌蚪变成青蛙,也如新鲜的苹果逐渐腐烂。庄競介绍,结肠癌早期大多数没有明显症状,是典型的“寂静的肿瘤”。但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会有一些“蛛丝马迹”,具体有以下几种症状。
1、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大便变细等。
2、腹痛:部分患者以腹部隐痛为首发或突出的症状,另一些患者表现出不完全肠梗阻的症状,如腹部阵发性绞痛、伴腹胀、排气、排便不畅。
3、黏液便或黏液脓血便:血色暗红,通常与粪便混在一起,便意频频。
4、贫血、低热、乏力、水肿、不明原因的消瘦等全身症状。
肠镜是治疗肠癌的“利器”
肠镜,也称电子结肠镜,是一条长约200cm、直径约1cm,末端装有微型电子摄影机的可弯曲的纤维软管,在医生操作下通过肛门置入直肠、结肠直到末端回肠的肠腔内。
内窥镜中心博士张俊介绍,绝大多数的结直肠癌是由小息肉演化而来,肠镜检查不但可以肠镜下切除小息肉,还可以钳取小块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而指导治疗。
随着内镜技术的日臻成熟,内镜下黏膜切除、黏膜下剥离(EMR、ESD)技术不断进步,不但可在结肠镜下切除结直肠息肉,也可在结肠镜下切除早癌。
这几类高危人群需注意
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吕慧芳介绍,结直肠癌大多有息肉演化而来,发展迟缓,一般需要5-15年,甚至更长。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肠癌筛查。符合以下情况的高危人群,建议尽早做筛查。
1、30岁至40岁以上有消化道症状者。如出现便血,贫血与消瘦,腹泻或便秘交替,腹痛和腹胀,黏液便和脓血便,排便次数增加、排不尽等。
2、有肠癌癌前病变者,如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者等。
3、有肠癌家族史、家族性息肉病史以及遗传性结肠病者。
Copyright 2020 yaoxie.com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闽)-经营性-2019-0023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国A20150004
闽ICP备14018699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40006 闽公网安备35030502000131号 营业执照:91350300056126227U
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 备案编号:(闽)网械平台备字(2018)第00001号
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 (闽)网药平台备字 (2023) 第000004-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