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国际儿童节临近,“心爱的婴儿军”正在准备精心挑选给儿童的礼物。线下实体购物商场和在线购物平台也正在为儿童节的促销活动做准备。儿童玩具继续引入新的玩具。它们鲜艳的色彩,新颖的功能和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体验使儿童着迷,但某些玩具的安全性也令人担忧。自2008年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共召回儿童产品1189次,占消费产品召回总量的49.6%,涉及次数近600万次。
儿童节是儿童玩具消费的旺季。许多父母,亲戚和朋友会为孩子们购买各种玩具礼物,例如水晶泥,巴克球,水枪和其他出售“新颖,多彩,奇特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红玩具。但是,某些网红玩具已成为“婴儿伤害玩具”,其中包含有毒有害物质或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玩具伤害婴儿的案例屡见不鲜,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儿童的健康权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儿童节前夕,特别是在儿童节前夕,向网红玩具消费者发出了“防雷”警告,这对消费者的安全教育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媒体不仅应报道,分析和揭露网红玩具中的各种问题,而且消费者协会和监管机构还应结合投诉和举报,加强网红玩具的风险监测,调查和处理玩具中的问题玩具。及时向社会定期发布网上名人玩具消费警告,暴露网红玩具存在的问题,侵权和风险,指导消费者睁大眼睛,理性消费和有选择地消费。
要避免网红玩具的安全风险,不仅需要“消费雷电保护”,还需要“监督和排雷”。 “消费者防雷”是被动的,是权宜之计。这是一个临时解决方案,而不是一个永久解决方案。 “监督和排雷”是永久性的解决方案,它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从系统中消除网红玩具的风险。市场监管部门和其他部门应当针对网红玩具的生产,线上和线下销售,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隐患和隐患,对网红玩具进行分类。
部分检测、监管标准已经滞后,不能跟上网红玩具发展的节奏,不能覆盖网红玩具的原材料、涂层、结构、零件等要素,给网红玩具的不健康、不安全因素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间。标准制定部门应针对网红玩具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接国际标准和消费安全需求,从严制定、更新、完善相关玩具标准,明确玩具耗材“黑名单”,给玩具套上“标准紧箍”,给玩具生产经营和消费者维权提供依据、指南。
监管部门应联合玩具协会推进玩具工艺改良,替换不健康不安全的原材料,消除风险点、隐患点。对于经过整改能够达到保障人身健康安全要求的网红玩具,督导企业进入规范生产经营的轨道,建立健全风险说明和警示制度。对于网红玩具中的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产品以及高风险材料无法替代产品、高风险工艺无法改进产品,应利用监管手段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逼其下架、退市。监管部门应当增强责任意识,堵住监管漏洞,消除履职的死角死面,提升监管的效率和质量。
鉴于大量网红玩具在网络销售,电商平台应担起管理责任,加强对入驻商家资质的审核,督导商家严格履行进货查验义务,维护信用评价秩序,发现问题或嫌疑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
在六一儿童节前后对网红玩具进行重点关注、警示或监管符合市场规律和监管规律,固然有其必要性,但排除网红玩具的健康安全隐患不能止于重点整治。在平时,各项监督机制也应保持均匀的责任输出,应该有长远的治理规划和行动,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才能为消费者创造健康、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责任编辑:药械网www.yaoxie.com)
Copyright 2020 yaoxie.com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闽)-经营性-2019-0023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国A20150004
闽ICP备14018699号-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40006 闽公网安备35030502000131号 营业执照:91350300056126227U
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 备案编号:(闽)网械平台备字(2018)第00001号
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 (闽)网药平台备字 (2023) 第000004-000号